欢迎访问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资讯中心

资讯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金牛区天龙大道1166号中铁产业园B1栋
电话:028-87770677 
邮箱:tex@zgxntex.com

手机端二维码
扫码访问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2020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北服开讲

2020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北服开讲

  • 分类:国内外新闻
  • 作者:
  •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
  • 发布时间:2020-12-2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2020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北服开讲

【概要描述】

  • 分类:国内外新闻
  • 作者:
  •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
  • 发布时间:2020-12-22
  • 访问量:0
详情

  12月19日,北京服装学院举办了“2020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按照防疫的要求,学校在充分做好防控准备工作的前提下,采用现场和网络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央文史馆员、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孙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华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徐万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马怡,北京服装学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刘元风教授6位学者先后在大会上进行了特别演讲和主旨发言。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开幕致辞

  大会之后同时举行了主题为“服饰史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三个分会场学术研讨会。北京服装学院校长贾荣林出席闭幕式并作大会总结发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北服中国服饰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赵连赏主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来自国内和海外部分国家及地区60多个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等相关专家、学者、师生1.5万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北京服装学院校长贾荣林总结发言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华服饰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著称于世,它既是中国古代历代国家制度的出色代表,又是礼仪文化的完美化身,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记录着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其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创新将有力地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孙机

  本次研讨会是北京服装学院继“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后,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服饰文化学界的又一次盛会,国内外学者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响应,大会共收到论文110余篇,参会学者们围绕服饰史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三个议题进行交流,并就相关问题展开学术研讨,既有展现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分享,也有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创新的未来展望,会议规模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大会主持人赵连赏

  近年来,北京服装学院以“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工程”项目为载体,本着“格物致知”的宗旨寻源溯本,在开展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同时,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搭建了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平台,积极开展服饰文化研究及传承创新,以期望众多专家学者热情参与,努力建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理论体系,为传承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提供依据,为中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为中华“文化自信”提供支撑,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

  《新形势下如何研究服饰文化》

  孙机从中国服饰发展史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对中国服饰文化进行了生动阐述,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礼仪制度、艺术审美、文化交流、工艺技术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服饰文化的未来发展去向问题。他指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服饰是我国不同时期人民生活情操及爱国精神的体现,服饰文化研究肩负传播爱国主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自信的重要任务,研究服饰文化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大众通过服饰去感知历史的温度。孙机博闻强识,学养闳深,这次讲座为当前纷繁的服饰文化学界研究梳理出了清晰的思路。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华梅

  《从民族复兴看中华服饰发展的重要节点》

  华梅从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华服饰走过的悠久且辉煌的路,不能仅停留在艺术与实用的层面,而是应着重于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同时期的战略定位和远博统筹。尤其是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着装中的引领作用及至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伊始,我们曾面对国外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时装,慨叹中国服饰未能走向世界,误认为我们祖上的着装礼仪太繁复。可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潜质与韧性,这时再看周代建立的服饰制度之规整完善;汉代着装礼仪形成的儒家思想背景;唐代官员士庶标识确认的严谨规定;宋代重文抑武,但城镇经济发达,且迁徙错居带来风俗多变;明代集汉文化之大成,服饰政令愈益科学规范。几个历史节点,能充分显示中华服饰文化的伟大与精深。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

  《恩施猫儿堡出土明代金银首饰解读》

  扬之水对从恩施猫儿堡出土的一批明代金银首饰(共二十余件,现藏于恩施博物馆)进行了脉络清晰、逻辑缜密地考证,对其进行了审慎地重新定名,并推测其具体出土地点为一处土司家族墓地。在短短二十分钟的讲演中,他详细地对这一批金银首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从单个的小件入手,在文献、图像与实物的契合处考订它在当时的名称,继而推源溯流,通过具体而微的实例,展现出时代风尚的细节构成。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徐万邦

  《丰富多彩的中华服饰文化》

  徐万邦讲到中华民族指的是中国56个民族以及历史上在中国版图内生活过的各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就当今而言,中国各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服饰,有众多民族分布于广大地域,而且各族群内部也有不少支系,各支系的服饰也各具风采。在宣讲过程中,他结合了大量少数民族图片介绍了中国南北各少数民族服饰,简述了形成中华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成因。徐万邦从民族支系、社会变迁、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等多角度介绍了我国多个少数民族的典型服装特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精炼的描述,展现了我国多民族服饰丰富多彩的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马怡

  《汉墓中的布类葬服——兼论“毋尊单衣”及其性质》

  马怡以汉墓所出土的随葬品清单和实物为主要依据,参以传世文献,通过对汉代葬服中布类织物的名称、原料、质地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这类服装皆具朴素而简单的样貌和品质。在各式布类葬服中,尤论及出现频次较高的“毋尊单衣”,认为其或与典籍中贴身穿着的“明衣裳”“明衣”为同一类服装,入殓时穿着是出于尚质、尚朴的观念,以作为下见先人之服和“交于神明”之意。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元风

  《敦煌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

  刘元风介绍了北京服装学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以来,在敦煌服饰文化艺术研究、教育、文化传承、创新设计、社会传播、大众推广、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中心”成立以来所做的设计实践和教学历程,探索敦煌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运用现代设计的眼光和手法,汲取敦煌服饰艺术的深厚滋养,赋予装饰元素以时代感和创新性,古为今用,能够在现代设计舞台上充分展现敦煌的文化创新和时代魅力,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友情链接:

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1-03-11 15:48:46

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21-03-11 16:01:38

下属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11 16:03:14

合作单位

发布时间:2021-03-11 16:06:10

快捷导航

联系我们

电话/传真:028-87770677
电子邮件:tex@zgxntex.com
地址:金牛区天龙大道1166号中铁产业园B1栋

纺织科学研究院-西南纺织在线

移动端

版权所有: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蜀ICP备050132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