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首届(中国·丹东)时装周暨防护纺织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将于12月5日开幕。这次大型纺织服装综合盛会,不仅是对丹东纺织服装行业近些年成果的一次检阅,更标志着丹东轻工名城战略蓄势待发,迎来重振雄风的历史性机遇。
从无到有华丽蜕变
今年疫情突如其来,轻纺工业基础雄厚的丹东化危为机,乘势而上,催生出一个崭新的产业,从一件没有,到日产百万件,半年多时间,丹东防护服产业迅猛崛起,生产量占到辽宁的80%,出口量占到全国的15%。
今年初,全国各地面临缺少防护服、隔离衣的困境。市工信局紧急召集几家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进行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具备生产防护服、隔离衣的设备和充足的熟练技术工人,而欠缺的生产要素包括检测设备、原材料、生产资质等。
危机,意味着机遇。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短短一个月时间,丹东华洋纺织、大安防护制品、丹东海合谷服装、丹东兰光服装4家企业就生产出合格的医用防护服装。这不仅体现出丹东企业出色的转型升级能力,更反映出市委、市政府高效快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标准。我市的海合谷和大安两家企业主动向广东省标准化协会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很快,相关团体标准制定施行。参与标准制订的30家防护服企业中,多数来自广东、江浙等地,东北地区只有丹东两家企业入围,业内人士称赞其充分证明了丹东防护服生产企业的水平和优势。这项团体标准的出台,将为丹东防护服生产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在机遇面前,丹东纺织服装企业攥指成拳,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状态。今年,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的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和医用防护用品展览会上,我市多家企业组成联盟参展,提高了丹东防护服装产业的整体影响力。
目前,我市374家服装企业中,有54家获得一类医疗器械设备生产手续,形成了日产隔离衣50万件、医用防护服10万件的生产能力。加入防护服产业集群的企业已达117家,上亿件防护服、隔离衣从丹东销售到世界各地。丹东从无到有,一跃成为东北最大的防护服生产基地。
继2016年获得“中国户外运动服装(产业)名城”之后,我市积极申请“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称号也将成为现实。
蓄势待发重塑辉煌
11月29日,凤城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设计师和工人们正在赶制丹东“时装周”的模特走秀服装。“我们想借此次‘时装周’平台,把新开发的自主品牌‘栎丝御锦’柞蚕丝系列服装推向全国,让丹东丝绸重现辉煌。”企业负责人钟玉贵信心满满。
像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一样,开始着手打造推广自主品牌的丹东企业越来越多。前不久,在江苏常熟“江南国际时装周”和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上,丹东唐人服饰旗下品牌“古唐东韵”新中式服装担任开幕大秀表演,这是我市自主服装品牌第一次在国家级服装博览会上获得开场首秀机会,标志着丹东自主服装品牌开始走向全国。
“我们企业原来以生产出口韩服和新中式服装为主,受今年疫情的原因,外销不畅,于是把主要精力转向国内市场,研发设计新中式服装,没想到一炮而红。”丹东唐人服饰董事长杜纲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全力打造自主品牌“古唐东韵”系列服装,丹东体验店即将开业,今后还要把“古唐东韵”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也收获了硕果。该企业成功收购有73年历史的法国商务男装品牌德拉哈耶(Delahaye)。“以前我们是为德拉哈耶代工生产,今年抓住机遇将这个品牌收购了。我们将在此次丹东‘时装周’上召开男装流行趋势发布会。”企业负责人于文福骄傲地说。
据了解,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丹东纺织服装业掀起投资热潮。截至今年8月,全市工商注册纺织服装企业共有37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户。2019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11%,完成工业总产值23.43亿元。
为何在沉寂多年之后,丹东纺织服装行业突然迎来了新的契机?来丹投资建厂32年的新加坡籍丹东纺织服装协会执行会长邓飞雄是这样诠释的:丹东有着深厚的轻纺工业基础,这也是他在1988年就来到丹东投资建厂的初衷。虽然这些年在发展中遇到了一定困难,但是随着政府加大了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总体规划及投入,再加上丹东企业家们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使得丹东的纺织服装产业迈出了转型升级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丹东自主服装品牌、纺织面料走出去,让丹东重现昔日轻纺名城的辉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