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搜索
搜索

/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资讯中心

资讯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金牛区天龙大道1166号中铁产业园B1栋
电话:028-87770677 
邮箱:tex@zgxntex.com

手机端二维码
扫码访问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食品级”染料将在纺织行业产业化应用!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第七站走进中大恒源

“食品级”染料将在纺织行业产业化应用!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第七站走进中大恒源

  • 分类:国内外新闻
  • 作者: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发布时间:2019-11-21
  • 访问量:2

【概要描述】

“食品级”染料将在纺织行业产业化应用!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第七站走进中大恒源

【概要描述】

  • 分类:国内外新闻
  • 作者: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发布时间:2019-11-21
  • 访问量:2
详情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商周时期,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古代均以植物作为染料,染料中的红色可以从茜草、红花、苏方木等中提取,黄色从栀子、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
 
  不经过化学加工的植物染料,是古人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但受制于原料以及过于粗放的工艺、颜色稳定性等问题,植物染色在当今纺织领域的产业化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11月1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资源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活动走进了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同于以往的生态文明示范企业,中大恒源并非依靠节能减排来实现绿色生产,而是通过技术突破,为纺织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中大恒源也并非属于纺织行业,该企业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而首次在纺织印染领域的跨界应用,为纺织产业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
 
  “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活动举办以来,先后走进互太、万事利、山东鲁泰、湖北嘉麟杰、江苏东渡等企业,每一次都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考察评价、媒体实地走访、行业领导与同行企业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了“三行合一”,有效地将生态企业的优异做法和技术在全行业推广开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中纺联产业部副主任程晧,中纺联环资委专家唐经美、邱华,东华大学教授奚旦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主任姜涛,马大生纺织有限公司厂长崔向海,前进牛仔总监源满荣、化学品采购黄丽桢以及《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等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用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谈到。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九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运而生。应该说,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已经不言而喻,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五位一体”的重要行动,也是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伴随着环保整合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很多纺织集群下达了不得新增产能的政策,纺织印染行业也遭遇了最严环保管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就表示,纺织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企业层面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可为本行业乃至整个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也能为企业绿色评价提供改进依据。通过万里行这样一个具有探索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的活动,既能表彰先进、树立示范,又能深入宣传纺织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企业,并逐步增强和扩大纺织行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窗明几净的生产车间、五颜六色的糖果蛋糕以及园区内堆放的各色植物,无处不彰显着中大恒源与纺织印染企业的“不同”。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大恒源是天然色素行业的先行者,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持续打造了系统化管理软实力;成为了从源头基地建设、提取、精制加工到应用、制剂化生产的全色系天然色素系统化解决方案企业。
 
  众所周知,植物染料有质量安全管控,无化工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同时,排放出来的植物提取物、果胶,可降解循环利用,如果应用在纺织领域,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零排放。但从一家食品染料企业跨界到纺织,无论是工艺、技术,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跨界不能一簇而就,交叉学科的内容,更是要从头学起。
 
  用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雁君的话说就是,再好的提取技术,最终是要走到应用市场,而从食品到纺织,企业要懂的就不仅仅是提取技术,而是如何下沉到纺织这一应用领域。比如,由于植物染料的敏感性,和植物提取物本身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导致可供的不同批次植物染料不一致;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印染环境、设备、水、面料等因素以及印染工艺中前处理、后整理都会对植物染料色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这一克难攻坚战,早在2005年就已在公司内部悄然打响,十几年的沉寂,正是为今天植物染色在纺织领域的产业化埋下了伏笔。
 
  文雁君告诉记者,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千万元进行研发,“中大恒源之所以能够在与外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一直潜心做好研发,我们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做好积累和沉淀。”
 
  谈到未来产业化的难点,文雁君毫不避讳地谈到,水值的标准化是植物染料在纺织行业产业化中最大的瓶颈,不同的PH值,会影响颜色稳定性,且我国无论南北方还是东西部,水质均有着较大差异。不过她也坦言,在技术上,这也并非什么难题,最重要的还是人们观念意识上的转变。
 
  她坦言,实际上单纯使用植物染料并不会提高工业生产成本,原因在于植物染料用量相对较少(部分深色除外),并且能够减少环保成本;很多植物原料有自己特有色系,但由于原料来自植物提取物,作为工业生产印染原料时要考虑到产量、规模等因素,有些产品更适宜高端定制,不支持大规模生产。
 
  为生活添加色彩,为生命添加健康
 
  据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金子恒介绍,中大恒源子公司——河南染匠科技有限公司”今后将以健康天然的初衷,专注于纺织服装业印染绿色化,其旗下品牌“染匠”也将秉持着用对待食品安全的态度,在纺织植物染料领域深耕。
 
  记者了解到,中大恒源经过反复试验使得植物染色色牢度提高;同时,新的原料和混染工艺研究,实现多种面料供应,八大色系范围,三百多种可选用颜色,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颜色选择;引入先进的提取设备与技术,使得植物提取物纯度、色价更高;稳定的原料基地和货源,满足客户大批量植物染料需求;多年行业经验,可调配出尽可能接近需求的植染颜色,并在纺织品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植物染料前端后端的开发达到纯粹绿色,减少外在因素对植物染料颜色的影响。
 
  金子恒还告诉记者,进入纺织行业,中大恒源将从靛蓝染料入手。他介绍称,中大恒源研究人员利用某菌种制造出了靛蓝染料,并对其进行改造培育,最终成功生产出大量的靛蓝染料。“采用生物发酵方法,避免了化学合成法中可能的污染。”他同时谈到了发酵靛蓝的几个优势:
 
  首先发酵靛蓝的产量远大于植物提取靛蓝;发酵靛蓝是运用秸秆等农业废料进行发酵,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升高成本大幅度降低且不受产量限制,另一方面消耗掉大量植物边角废料,绿色环保;可以保证稳定持续的生产,并将染料质量维持在标准范围之内;发酵靛蓝的成品着色调、色牢度与合成靛蓝成品基本没有差别。
 
  孙淮滨对此指出,绿色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方式。国家正在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节能环保、绿色金融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正逐渐与工业企业交叉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政府号召上,更应是一种接地气的社会行为,人人参与进来,这对实现强国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中大恒源植物染色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将起到产业和技术引领作用,它与纺织行业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将为纺织品功能性开发带来新思路和新方向,是产业深度合作的一次新尝试。
 
  可以说,中大恒源能够与纺织行业“共建”,对当前贸易摩擦下,行业巩固国际市场份额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也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今,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在向“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实现转型与提升,这与中大恒源的植物染色不谋而合。尤其是到2020年,纺织强国建设目标将基本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中提出,纺织工业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其中就包括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生产过程污染排放、碳排放,发展循环技术,减少资源消耗;把开发清洁生产技术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快突破产业链全过程,实现减排和节约用水的大目标。植物染色在纺织行业的产业化,无疑将助力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活动期间,专家们还就考察的情况,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五个模块近60项指标,作为评价纺织企业生态文明创建的尺度和评分依据,进行了现场论证与评分。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将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风险、教育培训、社会责任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到企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友情链接:

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1-03-11 15:48:46

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21-03-11 16:01:38

下属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11 16:03:14

合作单位

发布时间:2021-03-11 16:06:10

快捷导航

联系我们

电话/传真:028-87770677
电子邮件:tex@zgxntex.com
地址:金牛区天龙大道1166号中铁产业园B1栋

纺织科学研究院-西南纺织在线

移动端

版权所有: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蜀ICP备0501321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