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育方面,迎来了新一轮的政策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才资源供给结构。其中,“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成为重点任务之一。
《实施方案》还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稳步提升,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产教融合合作模式、为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等方面,《实施方案》给出了明确的行动指南。纺织业产教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
学科跟着产业走
《实施方案》提出,夯实职业院校发展基础,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鼓励引导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领域的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辐射带动纺织行业的实习实训、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
常州市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纺院”)抓住契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式,开展了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合作育人与专业建设、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多维度合作,科教融汇工作不断推进,成果推广应用和合作迭代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不断提质。常州纺院党委书记吴访升表示:“学校坚持搭建教科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态圈,实现从校企合作探索到人才培养同频共振,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为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时尚化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工院”)则是把行企专家请进学校,为专业设置“把脉问诊”,探讨专业发展的“良方”,找到专业紧跟产业发展的方向。近日,学院邀请江苏大生集团、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南通市纺织工艺协会等行业、企业专业走进校园,问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院各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探讨专业发展良方,为纺织服装学院202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于学科跟着产业走,《实施方案》提出的“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正切中了企业的需求。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服装产品总经理刘秋华谈到,现在运动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服装院校相应的课程设置却很少,特别是企业需求的商品企划、产品设计、广告营销,运动装鞋服配饰设计等等。“学校里如果有相对应的课程与企业形成互动,学校的教学体系建设和企业都能获益并且同步发展。”刘秋华说。
格雷时尚集团研发中心总监陈烨也表示:“企业需要高专业度的人才。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门类设置、提高培养的专业深度,课程内容加快迭代更新,是当下对院校的需求。”
产业围着需求转
纺织行业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点任务。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培育培训基地。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打造产教融合新型载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
常州纺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实施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的领路工程,实施校企共同招生、共同教学管理等,真正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了教学内容“企业化”、课程实施“生产化”的产教融合特色。常州纺院科技处处长李爱红介绍,学校牵头成立了省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常州市生态纺织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共建了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等,与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为江苏省首批产教深度融合试点企业。
江苏工院则是通过为26名企业导师发放了聘书为起点,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汇聚行业企业资源和力量,更精准地完善修订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更加高标准、高定位地谋划纺织服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共同破解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难题。未来,学院将积极推进企业导师进课堂、进项目,在校企双方资源融合、优势互补上下功夫,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要支持。
产教融合也是企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雅莹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菊表示:“雅莹多年来坚持对年轻人才的培养,专门成立了设计创意研习基地,励志培养聚焦于中国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为顾客缔造好的生活方式的设计师。集团十分欢迎各高校大三或大四年级前期的学生来实习,这是时尚品牌和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共同努力做的事情。”
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发股份”)是一家集纺纱、面料、制衣、印染、贸易于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联发股份与江苏工院合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共同建设纺织服装专业实训平台——江苏工院联发创新中心。以纺织服装与家纺三大专业的12门核心课程为重点,融合实践教学,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利用试样中心、染纱分厂、整理分厂及物测中心等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作环境,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揽子扶持政策赋能持续发展
对于纺织行业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强调政策赋能,加大金融政策、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信用政策扶持力度,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
闽南理工学院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郑高杰表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一直引导学生去企业,做到每个专业有3-5家紧密型的合作企业,逐步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的紧密合作,逐步提升往前走。福建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在本科高校设立30所左右现代产业学院。我们校内建立了现代服装与配饰产业学院,争取申报获批福建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们形成了产教融合、分类培养、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经验。产教融合方面,我们是尽可能整合地方全产业资源,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几年我一直带学生深入企业,成效比较好,磨合了学生,有的学生在毕业前就得到企业正式录用。这种模式要继续做下去,按我们自己的理解去做校企合作项目制人才培养。”
《实施方案》的出台,将给像郑高杰这样在产教融合道路上不断探索的老师们带来激励与扶持。
《实施方案》提出加大投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8000万元,中职院校每所支持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产教融合,资金投入必不可少。联发股份积极践行产教融合,在《现代先进纺织产教融合平台的年度报告(2019)》中提到,以“联发股份”为主要合作单位的江苏工院联发创新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同投入资金、设施设备总值超过1800万元。联发股份还与江苏工院开展了“联发订单班”、师资国培、产品研发等合作,共计投入300万元。企业每年资助优秀学生设立联发奖学金40万元。政、校、企共同投入650万元,建成校企高度融合的“互联网+”先进纺织项目研发平台,打造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教学工厂”。
在《实施方案》的政策引导下,纺织行业将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和企业,投入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中。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友情链接: